10月19日,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将正式公布。目前来看,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可能好于市场早前的预期,研究机构和经济学者普遍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在6.7%-6.8%。从现行指标PMI来观察,三季度制造业和服务业PMI表现较为良好,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扩张期间;而表现较为突出的是PPI在9月转正,价格的上升推动了工业企业的利润回升,工业在三季度进一步企稳;外贸在三季度也出现了好转的局面等。不过,对于后期经济是否继续好转,业界还是有所争议,担心投资下滑,PPI能否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以及服务业增长存在压力等,预计四季度财政政策或继续加码。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国民经济增速均为6.7%。从季度经济增速来看,宏观经济增速短期企稳,并未连续下滑。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7%。李克强指出,在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高基数上取得这样的增速相当不易,现在增长6.7%形成的增量比过去增长两位数时还要多,一年的经济总量增幅超过8000亿美元,相当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总量。进入第三季度,中国经济不仅延续了上半年的发展势头,又出现了不少积极变化,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一些前期出现疲弱或下滑的重要指标稳定向好。
李克强特别指出,尤其是就业,今年前9个月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保持了过去三年每年新增就业超过 1300万人的势头。9月份,我们所做的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显示,失业率已经低于5%,这是近年来的首次。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三季度经济增长将略超市场预期,GDP的增长率有望和上半年持平,为6.7%,全年经济运行也较为乐观,政府年初设定的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业内人士分析称,预计四季度M2增速会有所回 升,但货币政策大规模放松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央行更倾向于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为灵活地提供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流动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进入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总体比较稳定。外部需求回暖、人民币汇率贬值以及去年的低基数,使得出口下降压力得到一定缓解。同时,在稳增长政策累积效应、房地产市场升温、能源原材料行业改善等因素的影响下,投资、消费、工业生产和发电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企稳迹象,民间投资也改变了逐月下滑趋势;PMI、出口先导指数等先行指标也表明近期经济将继续回稳。预计三季度GDP增长6.7%左右,与上半年持平。
对于2016年全年的经济增速,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调研的经济学者的判断较上一个季度显得更加乐观。在参与调查的经济学家中,判断全年经济增速能够超过6.5%的,累计占比为34.78%,并且在从6.5%到6.9%的各增速点上,预测人数比重均高于上次调查。也就是说,经济学家们对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期有所改善。
连平表示,经济运行面临多方面不确定性。全球市场需求疲弱制约出口增长,外部环境还对中国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带来联动风险隐患。下半年去产能进程加快,可能会带来经济下行压力,但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房地产投资能否保持平稳增长,民间投资能否有所改善,是近期经济运行的重要关注点。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措施能否顺利推进,是左右未来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综合判断,近期宏观环境有所改善,多项经济指标向好,经济运行有所企稳。在各方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小幅回升至6.8%,全年经济增长6.7%左右。
(责任编辑:xie_hua) |